yìngjiē

应接


拼音yìng jiē
注音一ㄥˋ ㄐ一ㄝ

繁体應接

应接

词语解释

应接[ yìng jiē ]

⒈  应酬,接待。

热情应接。

reception;

⒉  应付。

从容应接。

cope with;

⒊  呼应。

书法家讲究字的点画要互相应接。

response;

⒋  照应。

自相应接。

coordinate;

引证解释

⒈  应酬接待。

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客卿 幼而歧嶷,年六岁,能应接诸公,专对宾客。”
唐 杜甫 《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》诗:“老病忌拘束,应接丧精神。”
宋 王安石 《送僧无惑归鄱阳》诗:“晚扶衰惫寄人间,应接纷纷祗强颜。”
清 唐孙华 《抱灌轩杂兴》诗之一:“衰年疲应接,只合老江乡。”
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一:“老孙头 接二连三跟从 元茂屯 出来的赶车的招呼,问长问短,应接不停。”

⒉  接应;支援。

《后汉书·刘虞传》:“旧 幽 部应接荒外,资费甚广,岁常割 青 冀 赋调二亿有餘以给足之。”
《北史·崔猷传》:“襄城 控带 京洛,实当今之要地,如有动静,易相应接。”
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地理》:“而 欧公 则以 元昊 犯边,欲于此聚餫,以应接西事。”
郭孝成 《江苏光复纪事》:“时新军屯地,距城尚有六十餘里,万难应接。”

⒊  照应。

唐 欧阳询 《书法·应接》:“字点欲其互相应接,两点如‘小’、‘八’,自相应接。”

⒋  应付,接受。

宋 史达祖 《喜迁莺·元宵》词:“自怜诗酒瘦,难应接许多春色。”
元 萨都剌 《命棹建溪》诗:“浩荡三日程,应接千万态。会登 天柱峯,一览宇宙大。”
叶圣陶 《游了三个湖》:“有一道回廊隔着,让一部分景致留在想象之中,才见得繁简适当,可以从容应接。”

国语辞典

应接[ yìng jiē ]

⒈  应酬交际。

《后汉书·卷二四·马援传》:「客卿幼而歧嶷,年六岁,能应接诸公,专对宾客。」
唐·杜甫〈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〉诗:「老病忘拘束,应接丧精神。」

⒉  接应、支援。

《后汉书·卷七三·刘虞传》:「旧幽部应接荒外,资费甚广,岁常割青、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。」

⒊  彼此相呼应。

唐·欧阳询《书法·应接》:「两点者如小八,自相应接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应接"的意思解释、应接是什么意思由壹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我应接不暇的看着小摊上琳琅满目的商品,老板似乎感到我灼热的目光,对我莞尔一笑。

2.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匆多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益也。读死书是害己,一开口就害人;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。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。

3.张竹君因陋就简设置了战地医院,受到伤病员们的信赖,时刻都有伤员被送到医院,令医护人员应接不暇。

4.刚一进门,芳香扑鼻,一朵朵百看不厌的鲜花展现在我们眼前:红的、黄的、紫的……使人眼花缭乱,应接不暇。

5.走进小店,扑面而来的是应接不暇的鲜艳和各种新奇的工艺品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藏香。

6.庆祝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的烟花晚会上,各式各样的烟花,此起彼伏,令我和妈妈看的应接不暇。

7.来的客人很多,主人有点应接不暇。

8.在中秋节时,有人放烟花,一炮两炮三炮,让我眼花缭乱,应接不暇。

9.“十一”旅游的人特别多,车站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。

10.浦口区兴浦路消防中队的几辆消防车昨天一直在外奔波,由于火警太多,几乎应接不暇。